2020年4月29日
画廊周北京2020“收藏之道 Story of the Collection”专题系列采访文章告一段落。在这个系列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位收藏家讲述了他们的艺术故事。除此之外,我们还邀请了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富有经验的资深画廊主们,分享他们的收藏建议。在开启自己的收藏之路前,让我们先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从“喜欢的东西”开始
注重情感联结
吕静静
北京公社总监
每一个人在展开他的第一件收藏的时候,一定会在网上进行大量的相关搜索:去了解这个艺术家过去的创作、过往的市场价格。因为当你面对首次收藏时,一定会抱有一种谨慎的心态,同时希望你收藏的作品是值得的。而除了前期调研与了解之外,我认为艺术收藏与艺术创作同样有着相通的地方:它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尽管你理性地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分析,但支撑你购买的瞬间主要来源于它打动你的“感性”一刻。
《白纸》,刘建华,2014
陶瓷
一位朋友在面对他最早收藏的那件作品(刘建华《白纸》)时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也是一张白纸。”这是非常打动我的一句话:一件作品对于你本人的意义与地位,其与你的情感连接点在何处是非常需要重视的一点。开始收藏第一件作品时,你无法预期自己未来的收藏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但在这之后的每一件收藏,都会领着你向那个未知的方向走去;而在未来,随着收藏体量的逐渐增加,你将会开始意识到它们慢慢地具有方向性,可以被整理出体系。这也像艺术创作一样,有的时候其实是艺术在引导你。而这一相互影响的最开端,一定是这件作品打动了你。
刘亦嫄 (Sammi Liu)
Tabula Rasa 画廊创始人
我可能更希望收藏家先从“买家”做起,先从“买喜欢的东西”开始,就是把收藏作品这件事看得更轻松一点,这是一个更加有利于进入的方式。比如“这个画面我很熟悉”“画中描绘的形象很像我的朋友”,或者“画中的状态是我很希望有的”......这样的出发点会比较轻松,没有那么多负担。因为喜欢,所以愿意拥有它,而不是过分考虑未来可以带来什么样的经济价值,如此开始进入会对新手买家比较好。
《饮酒取暖》,龙荻,2019
纸上水彩
有一位收藏家朋友在购买龙荻的作品时说:“看到这件作品就想到了和姐妹在一起的生活,交谈的样子和神态都和我们很像。”作品和一个人的情感、日常生活的经历有一些联结,这可能是我最鼓励的一种收藏方式。
一定要实地看展
房方
星空间创始人、总监
我会更推荐一种“保守”的收藏策略,因为藏品并不是消费品:无论价格昂贵或便宜的任何一件藏品,只要你足够热爱它,它都可能与你相伴一生。我尤其建议那些即将起步的收藏家,不如在购置前更多地去了解作品,了解艺术。他可以至少走访过798艺术区中10家以上的画廊,或者至少一年中有5-10个周末都来到艺术区了解艺术,而在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之后,再开始第一次收藏。简而言之,收藏最好建立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即是说不应该盲目地开始。在我看来,那些过于冲动的收藏举动,最终也往往会给收藏者带来伤害。实际上,我并未见过任何一位藏家是在不了解我的画廊或艺术家的前提下冲动地购买作品。或者说,我并不期待这样的生意。藏家往往对于他有购入意图的艺术家及其代理画廊有所了解并有一定认同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购买。而这样购买的结果,往往是更长久且美好的。
善用线上平台
来梦馨 (Sherry Lai)
SPURS Gallery 合伙人
在时下的环境中,我们推荐大家善用一些线上平台,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instagram来了解作品,现在年轻的艺术家和最新展览信息大多是通过以上渠道获得的。
SPURS Gallery instagram stories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很多好的展览,我们可能并不能实际来到展览现场, 但展览中每一位艺术家名字的hashtag和话题标签,可能会通过社交媒体在网络上发酵并传播开来。藏家在做调研时,还可以增加搜索项目,例如在一、二级市场中的拍卖成交记录、各专家的精辟建议等等。在社交媒体和网络搜索方面的活用,将会对收藏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对全局的把握
自我艺术修养的提升
李兰芳
艺·凯旋画廊创始人
消费者不等于买家,买家不等于收藏家。成为真正的收藏家其实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自我的艺术修养的构建、对于整个收藏领域的全局把握。多听专业人员的顾问和判断,还要看一家专业画廊经营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这些窗口和途径来了解行业发展的脉络、方向、历史。当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时,收藏的实践可能会更长久一些。
刘锋植个展
艺·凯旋画廊展览现场,2019年
艺术行业经常讲,“不会看画,先看人”,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过分自负,不去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会遇到一些“雷区”。因此还是建议先跟随一些在业内比较有名望的机构,开始收藏之路。
专注建立自己的体系
王新友
偏锋画廊创始人
收藏时需要控制欲望,刚开始可能会看什么都好奇,什么都好。但是建议保持专注,不要什么都买。持续关注一两位艺术家,跟踪一两家画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体系。
弗兰兹·艾稞曼个展
偏锋画廊展览现场,2019年
有经验的藏家不单单收藏本土的、中国的艺术,也收藏国际的艺术。中国有优秀的艺术家,也有优秀的藏家,未来国际化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中国藏家的学习能力一点都不亚于专业人士,这就对于从业者和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要更专业,在选取、研究和呈现展览时要更认真。
年轻与年轻的力量
一同成长
夏季风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现在收藏的人群在年龄段上越来越宽泛,年轻化的倾向开始非常明显,80后、90后甚至有00后开始涉猎收藏。一方面,这与教育环境有关,很多年轻收藏家都有留洋的背景,很早就建立了对于艺术品和艺术收藏的认知。
“恶是”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20年
可以从年轻艺术家或者价位比较低的艺术家开始收藏,让艺术家和你的收藏履历共同成长,这样的经历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会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年轻艺术家在初期的时候可能价格较低,但几年之后发现他的价格上涨非常快,这其中不仅是价值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验证你的眼光。这也会逐步巩固你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认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可纯粹依靠想象,在艺术市场中用真金白银去做收藏,和在想象中做收藏,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不要忽视本地艺术家
珍惜面对面的交流
余国梁 (Craig Yee)
墨斋创始总监
对于艺术的激情和喜欢是收藏最初的动力。你会想知道究竟是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中的哪一点吸引你?利用这一点好奇和兴趣,了解作品的呈现和塑造过程,拓展你的艺术领悟。尝试着不要把收藏简化为视觉上的装饰,也不要将它提纯为投资的手段。藏品的确是一个流动资产,但市场非常有限,你可能很轻易地收藏,却未必能轻松地出售,所以不要想着用它来赚钱;而是在收藏时,将你的钱转化为某种无形的资产——能够提升你自己的资产。在收藏时,牢记住这一基本目的,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当然了,要收藏能够与你引起强大共鸣的,能够深深震撼你的作品。
“一息千面”
墨斋展览现场,2019年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点建议是不要忽视本地艺术家,那些正在与我们同时代创造的艺术。我总是鼓励人们在开始收藏时,选择至少一位本地艺术家,尝试着去和艺术家见面,比如在画廊开幕式上听艺术家导览,或者去他们的工作室参观,坐下来聊天谈论他们的创作,共同思考和研究。与艺术家进行对话,你会发现关于收藏艺术品的真正非凡之处。可以开车去他们的工作室,邀请他们去家里一起吃晚饭,那样的话就更惬意了。如果你在收藏的初期就拥有这种对话的经验是非常棒的,在接下来就可以以此来引领未来的收藏路径。
然后当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时,你还需要意识到创作者是各种各样的,所以不要对于“艺术家”群体有一个刻板印象。面对艺术家,接受他们作为一个人的身份,去认识一个活生生的人,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有机会与艺术家建立起终生的友谊,你可能会成为他一生的支持者,实际上能够对艺术家的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张迪
空白空间总监
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是这几年收藏家们给我带来的惊喜。收藏家们越来越年轻,他们是眼界开阔、有判断力、有自己明确喜好和目标的一群人,他们收藏的初心就是喜欢。在他们身上也能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系统的希望,我也向他们学习到了很多。很多藏家一直在持续地关注和支持年轻艺术家。当代艺术跟近现代艺术还是不一样的,艺术家就在我们身边,大家都是同一辈人,在相似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下长大,思考的问题、关注的方向都相似。还有就是,年轻藏家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们从对一个艺术家感兴趣,到自己私下做调研,到联络画廊,结识艺术家,都是一个非常主动的过程。
“李燎 做更好的人”
空白空间展览现场,2019年
其实收藏家跟艺术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很快地对艺术家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这个时候,再决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和系列。那么在这其中,我觉得画廊起到的是一个平台的作用,联系、联结、介绍,收藏家也愿意对画廊推出的新的艺术家发生兴趣,保持关注。藏家通过一些画廊来关注艺术家的好处就在于,画廊平均会以两年或以上的周期持续地在为一位艺术家工作。收藏家们可以在这个期间亲身地到画廊来体会展览,对艺术家了解更全面之后再做判断,不用那么急着去买。
跟踪专业的艺术机构
建立收藏的良性循环
郑林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
实际上艺术品的收藏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在从事收藏的时候,你一定要对艺术家有所了解,以及自问对于艺术家与作品是否喜爱;同时这也并非仅着眼于现阶段的判断,更多的是对于其未来潜在价值的判断。这一部分将涉及到金融市场的知识,而这些对于藏家来说似乎有些过于困难了。
对于有一定财力的藏家,如果不想走弯路的话,最好的方式是与优秀的画廊合作,有利于建立一段优质的收藏互动关系与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个人体系。因为一间大型画廊一定不会推出一个没有潜力的艺术家,他们的发展空间会跟着时代步伐向前推进。二级市场购买的作品过于偏重市场,而市场的变动非常大,损失也会较大。但一级市场不会如此,它会与艺术家持续地合作推动,因此不会出现朝夕即改的艺术家,这一情况的可能性非常地小。一个艺术家成长的路径,基本是一步步完成的,而不是说常常忽然消失或跌落——这样的情况下,你的收藏会无法获得保障。
“我是谁 WHO AM I”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20年
反过来,一个顶级的画廊管理者应当比所有人再多向未来看3-5年,对于市场、艺术家、当代艺术的未来与发展方向都有着一定的预判,也才能因此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即与艺术家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代理关系——毕竟与艺术家磨合也需要1-2年,再提前1-1.5年与艺术家协商好展览。在我看来,收藏始终是画廊、藏家、艺术家三方之间共同促进的关系。
贾伟
SPURS Gallery 管理合伙人
中国的第三、四代藏家,他们将会更具有自己个人的判断与独立的学习能力。自从收藏从个人喜好和投资发展到今天成为一种社交属性,收藏人士可以更多地研究与关注画廊。因为画廊在专业领域耕耘日久,精力与财力的投入甚多。收藏与“关注画廊”和“与画廊共同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国外画廊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他们的艺术家创作也是逐步地突破和前进,所以藏家非常放心且愿意与艺术家一同成长。而对于国内的画廊来说,市场的变化中存在不稳定的变数。然而我们仍然希望画廊能够认真坚守自己的选择并潜心研究,同时在藏家与艺术家的稳定支持下,整个艺术市场和艺术生态才会更加健康。
了解画廊周北京最新动态,请扫上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