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定艺 × 里克力·提拉瓦尼 & 托马斯·拜勒
「单调」
“我在地狱中央找寻到了冥想
随后借助冥想
成为自由的艺术家”
——托马斯·拜勒
“单调是内在的混乱
混乱是缓慢的
而人们对缓慢感到恐惧”
——里克力·提拉瓦尼
托马斯·拜勒1970年代创作的舞者墙纸
里克力·提拉瓦尼《土地》展览现场,土地基金会,泰国
© Rirkrit Tiravanija
照片由艺术家和格莱斯顿画廊惠允
里克力·提拉瓦尼,《无题(泰式炒米粉)》(1990),混合媒介,保拉·艾伦画廊(Paula Allen Gallery)展览现场
里克力·提拉瓦尼“明日之问”展览现场,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2016
里克力·提拉瓦尼“明日之问”(Tomorrow is the Question)展览现场,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
画廊周北京2022 展览预告
「明日之问」
时间:2022.6.24-7.23
地点:北京798艺术区A08大楼二层
展览介绍:
格莱斯顿画廊将在2022年画廊周北京期间呈现特别项目,这是格莱斯顿画廊参与画廊周北京的第二年。作为对本届画廊周北京“共享”主题的回应,展览将呈现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的与德国艺术家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的作品,后者是提拉瓦尼在法兰克福施塔德尔艺术学校(Städelschule)求学期间的好友。
艺术家介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里克力·提拉瓦尼(1961年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直将他的艺术创作与社会参与的道德伦理相结合,邀请观众将作品激活。
提拉瓦尼的个展包括伦敦ICA(永久装置)、华盛顿特区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2019)、新加坡国家美术馆(2018)、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2016)、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2015)、比勒费尔德市里博物馆(2010)、卡塞尔Fridericianum艺术馆(2009)、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伦敦蛇形美术馆(2005),以及鹿特丹博伊曼斯·范布宁根博物馆(2004)。他曾获得众多奖项和资助,包括2010年的绝对艺术奖(Absolute Art Award)、由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颁发的2004年Hugo Boss奖,以及2003年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Lucelia艺术家奖。
提拉瓦尼现居纽约、柏林和清迈,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担任教职,同时也艺术家、艺术史学家和策展人共同发起的集体项目是乌托邦站(Utopia Station)的创始成员和策展人。他还是位于泰国清迈的“土地基金会”(The Land Foundation)的教育生态项目的主席,该项目是位于曼谷的名为“VER”的集体替代空间的分支。
托马斯·拜勒于1937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现生活和工作于法兰克福。1975年至2005年间,拜勒在法兰克福Städelschule担任教授,并影响了诸多在此求学的国际知名艺术家。他曾参与第三、六、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1964,1977,2012)、杜塞尔多夫von hier aus(1984)、第50和53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2009)、第二届广州三年展(2005)、第四届柏林双年展(2006)、第六届和第八届光州双年展(2006、2010)、第比利斯三年展(2007)、第十六届悉尼双年展(2008)和第八届釜山双年展(2012)等。最近的个展包括纽约新博物馆的回顾展“游戏时间”(Playtime,2018);以及维也纳应用艺术/当代艺术博物馆(MAK)的个展“如果它太长——让它更长”(If It's Too Long - Make It Longer,2017)。2012年,拜勒荣获卡塞尔文献展阿诺德·博德奖(Arnold Bode Prize)。
拜勒的作品在国际上许多美术馆和机构展出,包括法兰克福Portikus(1990,1994);法兰克福施泰德美术馆(2002);法兰克福MMK现代艺术博物馆(2006);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2008);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日内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9);慕尼黑伦巴赫之家美术馆(2016);以及迈阿密当代艺术学院(2016)。比利时布鲁塞尔WIELS当代艺术中心曾于2013年举办了拜勒的大型作品回顾展,并巡展至意大利那不勒斯MADRE。